綜合篇
實干筑夢 昂首奮進氣象強國新征程
北京2022年冬奧會氣象保障服務圓滿成功,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黎明星”接連發布重磅觀測產品,聚力攻關“國之重器”的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揭牌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氣象事業捷報頻傳,成為廣大氣象干部職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向氣象強國不斷邁進的鮮活縮影。
科技創新篇
科技創新驅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2月28日,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2021年至2035年氣象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我國氣象科技創新已發展到跟跑和并跑并存的新階段。兩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緊跟國家科技發展步伐和世界氣象科技發展趨勢,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氣象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水平顯著提高。
監測篇
立體監測網絡越織越精密
2021年汛期,數個臺風路徑撲朔迷離,多輪強降雨襲擊河南、山西等地,短時強對流、大風、龍卷風不時“攪局”……這些都逃不過風云衛星、天氣雷達和探空雷達、地面和海島海洋自動觀測站組成的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網的“火眼金睛”。 兩年來,全國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將監測精密體現在觀測精密、管理精細、產品數據精準上,不斷完善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網絡,為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打下堅實基礎。
預報篇
氣象預報預測能力穩步提升
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形成,“云+端”氣象信息技術新架構更加成熟……兩年來,中國氣象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預報精準目標持續發力,氣象預報預測能力穩步提升。
服務篇
精細服務護佑國計民生
冬奧觀賽時貼心的氣象指數,汛期來臨時提示防災避險的“臺風碼”、扎根鄉鎮的“天氣盒子”,夏收夏種時直達150萬農機手的服務產品……兩年來,涌現出許多 “錦囊”讓氣象服務在及時之上更添暖意。而它們只是氣象以服務來落實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生動實踐之一。
生命安全篇
堅持人民至上 筑牢氣象防線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對氣象部門提出的明確要求,突顯了氣象防災減災在氣象工作和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功能和定位,也寄托著黨中央對氣象工作的殷切期望。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戰略重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優異的氣象服務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生產發展篇
高質量發展中的“氣象密碼”
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到融入行業發展脈搏;從傳統產業起步,到向更多領域延伸;氣象服務賦能生產,惠及億萬用戶,步履不停、潛心耕耘,書寫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生活富裕篇
擎氣象之筆 繪美好生活畫卷
一份花粉預報,給出季節轉換期健康風險提示;一個嵌入導航的氣象模塊,在“最佳行車路線”建議中避開了惡劣天氣;一條氣候旅游地推薦信息,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生活富裕,錨定人民美好生活對氣象服務需求,氣象部門不斷增強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于細微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于尋常處融入百姓衣食住行,擎氣象之筆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生態保障篇
綠水青山 氣象添彩
近年來,面向生態良好,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謀篇布局,全國氣象部門主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撐,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挖掘氣候資源,服務生態保護和修復,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氣象智慧。